美國科技四巨頭深入金融服務 但小心翼翼不敢變銀行

來源:騰訊科技
作者:騰訊科技
時間:2020-01-06
2998
大型科技公司將繼續(xù)在其現有產品中增加銀行業(yè)務的外圍服務

大型科技公司將繼續(xù)在其現有產品中增加銀行業(yè)務的外圍服務,而不會提供全面的銀行業(yè)務。對于這些公司來說,獲得并維持銀行牌照的麻煩問題可能被認為是一個巨大風險。相反,他們將繼續(xù)與獲得許可的金融業(yè)合作伙伴合作。

快出海.jpg

騰訊科技訊 據國外媒體報道,2020年,美國四大科技公司(蘋果、谷歌、亞馬遜、Facebook)向更深入涉足金融服務市場,但是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不希望成為用戶的銀行,也不希望被當做商業(yè)銀行面對嚴格的金融監(jiān)管。

據報道,谷歌計劃今年晚些時候與花旗銀行和一家總部位于加州的信用合作社合作推出個人銀行賬戶服務。該公司希望借用其合作伙伴的財務知識,同時通過旗下的谷歌支付提供互聯(lián)網層面的金融服務。

這有點類似于其硅谷其他同行的舉動。2019年,蘋果首次推出了與高盛銀行合作開發(fā)的“蘋果信用卡”。像谷歌一樣,該公司在設計信用卡本身并將其與數字錢包應用程序集成時,將大部分金融跑腿工作留給了銀行合作伙伴。

盡管蘋果和谷歌的產品不同,但兩家公司有一些共同點:他們沒有計劃成為像花旗或高盛這樣受監(jiān)管的金融機構或商業(yè)銀行。

金融技術咨詢公司11:FS的研究負責人薩拉·科欽斯基說,雖然大型科技公司——包括谷歌、亞馬遜、Facebook和蘋果在內的一組公司——今年無疑將更深入地推進金融服務業(yè)務,但它們在銀行業(yè)的進展“與其說是大步前進,不如說是緩慢爬行”。

她表示:“大型科技公司將繼續(xù)在其現有產品中增加銀行業(yè)務的外圍服務,而不會提供全面的銀行業(yè)務。對于這些公司來說,獲得并維持銀行牌照的麻煩問題可能被認為是一個巨大風險。相反,他們將繼續(xù)與獲得許可的金融業(yè)合作伙伴合作。”

在歐洲,從Monzo到N26,已經出現了許多網上銀行,他們的目標是年輕、懂技術的消費者的錢包。新加坡和中國香港也在引進新的數字銀行牌照制度,以使科技企業(yè)更容易提供互聯(lián)網金融服務。

上述研究人員科欽斯基解釋說,由于相關的監(jiān)管限制,美國科技公司對于自己成為一家商業(yè)銀行的興趣并不大。

埃森哲全球支付主管蘇拉布·阿格沃爾也贊同這一觀點。這位分析師告訴新聞界,科技巨頭成為商業(yè)銀行毫無意義。他表示,科技公司的資本回報率遠遠高于銀行業(yè)。

“科技巨頭會成為銀行嗎?我不這么認為。我希望他們創(chuàng)造新的服務來鞏固他們的地位,”阿格沃爾說。他補充說,谷歌和Facebook等在線平臺的金融服務更多的是為了讓客戶對應用軟件或網站著迷,以推動他們的廣告收入。

其他科技巨頭進入金融

以Facebook為例,這家社交媒體公司希望引入一種數字貨幣“天秤幣”,使全球跨境支付更便宜、更快捷。這種名為天秤幣的虛擬貨幣將與一攬子貨幣和政府債務掛鉤,但由于擔心可能會損害世界主要經濟體的貨幣主權,它已遭到金融監(jiān)管部門的抵制。

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敦促該公司在繼續(xù)該項目之前尋求聯(lián)邦銀行牌照。對于任何一家科技公司來說,這樣的過程都是乏味的,因為金融科技初創(chuàng)企業(yè)在美國獲得銀行執(zhí)照的過程已經很復雜了。

需要指出的是,Facebook的天秤幣項目有可能讓大銀行發(fā)生擠兌。

“理論上說,如果20億人從銀行系統(tǒng)中提取存款,并把它們轉移到天秤幣,你實際上是在擠兌銀行,”行業(yè)人士西蒙·泰勒表示,“Facebook的用戶規(guī)模絕對足夠大,天秤幣有合理性,但是這個項目是否會成功取決于是否能夠解決消費者的問題?!?/span>

除了天秤幣之外,Facebook還在整合一個新品牌——Facebook支付——的支付產品。Uber與其東南亞競爭對手Grab一樣,正在進一步進軍金融領域,他們成立了一個名為“Uber金融”的部門,該部門擁有一個數字錢包和升級后的支付卡。他們將面臨來自美國谷歌支付和蘋果支付以及中國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等移動支付工具的競爭。

還有亞馬遜,它已經在經營商業(yè)貸款業(yè)務,但尚未涉足消費銀行業(yè)務。該公司還在2016年與富國銀行建立了學生貸款計劃,該計劃推出后不久就關閉了。

據報道,亞馬遜公司正與摩根大通等公司就推出自己的支票賬戶服務(比如面向亞馬遜平臺的海量賣家提供賬號服務)進行談判,但目前尚不清楚這種合作是否會發(fā)生。

至于蘋果公司,科欽斯基預計,該公司將像谷歌一樣,繼續(xù)“留在移動支付領域,即在整個銀行業(yè)務的外圍?!?/span>

原文鏈接:點擊前往 >
版權說明:本文內容來自于騰訊科技,本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文章內容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快出海對觀點贊同或支持。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管理員(zzx@kchuhai.com)刪除!
掃碼關注
獲取更多出海資訊的相關信息
個人VIP
小程序
快出海小程序
公眾號
快出海公眾號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投稿采訪
投稿采訪
出海管家
出海管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