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網民規(guī)模超過8億人后,基于人口紅利拉動的增長已經明顯放緩,中國互聯網企業(yè)之爭,已經從過去的增量戰(zhàn)爭變成今日的存量戰(zhàn)爭。
與其死守14億中國市場,各種內耗打斗,不如放眼全球75億人口的巨大市場。
如此一來,人口總額高達13億的印度也就成了中國互聯網巨頭“出?!钡牟欢x擇。
印度移動互聯網迅猛發(fā)展
如今,全球75億人口中,已有41 億人接入互聯網,而剩余未接入互聯網的人口中,約四分之一在印度。
當前印度整體互聯網普及率約為35%,互聯網人口數量近5億,而到了2025年,這一數字將達到8.5 億,這將超過G7 國家的總人口數。
中國企業(yè)的印度掘金之旅,無疑是瞅準了印度互聯網這塊肥肉。
巨大的人口基數和增長潛力,讓印度互聯網有著美妙的前景。而2016年發(fā)生的支付變革和通訊變革這兩件大事,則直接加快了印度移動互聯網的歷史進程。
1.莫迪總理發(fā)布“禁鈔令”
2016年11月8日,印度總理莫迪發(fā)表電視講話,宣布從11月9日零點開始,面值為500和1000盧比的兩種鈔票將不再流通,就地停用。
彼時,這兩種面值的紙幣占了印度全國流通貨幣89%的份額。如果要避免損失,印度民眾只能將原有的鈔票存到銀行,然后再換新鈔出來。
印度總理莫迪和雷軍合影
轟動一時的“禁鈔令”讓市場上的現金極為緊缺。在發(fā)布“禁鈔令”的同時,聰明的莫迪有的放矢地推出了應對策略:推廣線上支付。
在廢鈔當天,莫迪隆重推薦了UPI(Unified Payments Interface-統一支付接口)。所謂的UPI,其實就是印度政府主導的國民級“微信支付”或“支付寶”,UPI簡單易懂的操作也讓電子支付和轉賬變得異常容易。
電子支付的發(fā)展,極大促進了印度電商行業(yè)的發(fā)展。電商的發(fā)展,又進一步加快了智能手機和移動互聯網的普及。數者之間,形成良性循環(huán)。
2.印度首富的JIO套餐
印度4G 用戶的增長迅猛,這背后有印度首富Mukesh Ambani 的一份功勞。Mukesh Ambani于2016 年9 月推出了一個瘋狂的移動網絡JIO。
此前,印度通訊行業(yè)是個自由競爭的市場,20多家運營商“爭奇斗艷”,80%的用戶被前四大運營商所覆蓋。不過JIO的出現改變了一切。
在2016年9月到2017年3月這半年間,只要使用JIO旗下的各種App,就可以獲得6 個月的免費4G 高速互聯網服務:開卡免費、上網免費、看視頻免費,打電話發(fā)短信,通通不要錢。
印度首富Mukesh Ambani
這么大的便宜,“勤儉持家”的印度人又怎么會不撿呢?
JIO推出的低廉通訊套餐,讓廣大的印度群眾紛紛開通了4G業(yè)務,短時間內迅速改變了印度的移動互聯網格局。
JIO的出現大幅削減印度人上網的成本。語音通話費用的大幅下降,讓用戶數量劇增。
推出兩年后,JIO的用戶數量突破2.5 億人,增長速度足以讓世界上任何一個電信運營商為之汗顏。
中國企業(yè)搶灘印度
在享受到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崛起的紅利后,幾乎所有的中國互聯網巨頭都達成了這樣的共識:如今的印度互聯網就是5-10前的中國互聯網,投資印度就是投資未來。
在這番共識下,手握鈔票的中國互聯網巨頭們紛紛開啟“買買買”模式,上演了一出“西天大淘金”的戲碼。
1.中國手機企業(yè)奪下半壁江山
2014年,剛成立不久的一加手機,將重心放在了中國國內和歐美市場。對于鄰國印度,一加手機創(chuàng)始人劉作虎興趣不大。在他看來,成熟完善的歐美市場才是首選,相對落后的印度可以以后再布局。
不過短短幾個月后,他就改變了想法。在一加手機的官網上,經常訪問的印度用戶超過百萬;而在數月內,從美國市場購買一加手機的印度用戶就超過5000人。
一加創(chuàng)始人劉作虎
印度用戶對一加的青睞,讓劉作虎受寵若驚。
2014年年中,在亞馬遜和印度幾家電商的主動邀請下,一加開始布局印度市場。在亞馬遜的官方首輪預約中,就有超過20萬印度用戶申請了購買邀請碼。
相似的劇情在小米身上再次上演。
2014年7月15日,標價13999盧比的小米3手機在印度本土電商平臺Flipkart上開賣,半小時就告罄,此后1周預定的用戶數量超過10萬人。
小米在印度受到熱捧
印度消費者對中國手機的消費熱情,讓眾多中國手機廠商大吃一驚。在利潤可觀的藍海市場面前,以“中華酷聯”為代表的中國手機廠商紛紛登陸印度市場。
2016年后,OPPO和vivo更是直接將中國國內的線下經驗復制到印度。那段時間,大大小小的OPPO、vivo線下門店開遍了印度的大街小巷。
為了能最大程度地搶占印度市場,師出同門的OPPO、vivo精銳盡出,在印度境內平均每個邦要派駐30-40個區(qū)域經理,而印度本土團隊的人數也多達三四千人。
vivo在印度的線下門店
另一廂,一加通過聚焦精品旗艦手機,在蘋果和三星兩大廠商手中虎口奪食,成功在高端市場站穩(wěn)腳跟。小米則以線上營銷和性價比,搶占中低端市場。
巨額的投入換來的是可觀的回報。
目前印度智能手機品牌排行榜中,前五就有三個品牌來自中國,分別是小米、vivo和OPPO,這其中,小米更是以28%的市場份額高居榜首。
2018年印度手機市場各廠商占比
在價格高昂的iPhone手機面前,印度老百姓果斷選擇了物美價廉的中國品牌。
2.騰訊阿里印度鏖戰(zhàn)
如今在中國互聯網企業(yè)中,騰訊和阿里是遙遙領先的領跑者,雙方在電商、外賣、出行等幾乎所有的細分領域都短兵相見。而到了印度這片異域國土,阿里和騰訊依然不是冤家不聚頭。
在2018年10月向印度外賣平臺Zomato投資2.1億美元后,螞蟻金服對Zomato的持股比例已經超過10%。
兩個月后,另一家印度外賣創(chuàng)業(yè)公司Swiggy完成了一輪10億美元的融資,這輪融資由騰訊大股東、南非投資巨頭Naspers領投,騰訊、美團點評跟投。
外賣平臺Zomato
一切是那么的熟悉,在中國境內,阿里控股的餓了么和騰訊參股的美團斗得你死我活;而在印度,分別接受阿里、騰訊投資的Zomato和Swiggy,似乎也要上演相同的戲碼。
從投資標的來看,阿里的投資主要集中在電商、物流和支付三大領域,基本延續(xù)其在中國的基本盤優(yōu)勢,此外阿里也在關注外賣、在線票務、手游等在中國市場內已被驗證“大有可為”的賽道。
據公開信息統計,目前阿里巴巴在印度市場的投資包括物流平臺XpressBees、在線票務平臺TicketNew、第三方支付平臺Paytm、零售電商平臺Paytm Mall、外賣平臺Zomato、手游平臺Gamepind等,投資總額超過10億美元。
在與阿里鏖戰(zhàn)的同時,騰訊也在圍繞社交、游戲等主營優(yōu)勢業(yè)務進行廣泛投資。
目前,騰訊在印度的投資,就囊括了即時通訊軟件Hike、電商平臺FlipKart、運動游戲頻臺Dream 11、音樂流媒體Gaana、醫(yī)療初創(chuàng)公司Practo、在線教育平臺Byju's、在線旅游平臺Ibibo、新聞資訊應用NewsDog等。
印度即時通訊軟件Hike
可以預見的,在不久的將來,騰訊和阿里在印度終有一戰(zhàn),其投資的各家公司,將會在各條賽道上不期而遇。
3. 中國互聯網企業(yè)全面開花
在騰訊和阿里買買買的同時,其他的中國互聯網巨頭也沒有閑著,紛紛搶灘印度市場。畢竟,如此顯而易見的紅利,誰會傻到視而不見呢?
這不,程維的滴滴投資了印度打車軟件Ola;字節(jié)跳動在領投當時印度最大的新聞聚合平臺Dailyhunt之余,還親自下場創(chuàng)辦了娛樂內容平臺Helo;攜程則投資了印度最大在線旅游公司MakeMyTrip和印度B2B旅游平臺Travstarz Global Group……
印度打車軟件Ola
這些年,中國互聯網企業(yè)在印度市場取得了亮眼的成績。作為最早進入印度市場的中國移動互聯網公司之一,早在2011 年,UC 就在印度戰(zhàn)績不俗。
為了滿足印度用戶的需求,UC 早期主打的網頁壓縮功能,在印度網速并不快的網絡環(huán)境下大受歡迎,如今UC 已經超越Google 的Chrome 瀏覽器,占據印度移動瀏覽器44% 的份額。超過1 億的用戶,也讓印度成為UC 除中國大陸之外最大的市場。
另外,抖音的國際版Tik Tok、獵豹旗下Live.me、聯想之前的茄子快傳以及眾多中小手游開發(fā)商在印度市場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投資印度要處處防坑
盡管印度互聯網市場令人垂涎三尺,不過對于任何想進入印度市場的公司而言,印度是機遇和挑戰(zhàn)并存:
1.多語言問題
印度種類繁多的語言,對任何公司的進入都構成了很大的障礙。
相關數據顯示,印度各種語言或方言的種類超過19500種,盡管96.71%的印度人口將22種“正規(guī)語言”之一當作其母語,但其余3.29%人口仍使用270種未被承認的母語。
由于語言障礙,印度90%的出版物沒有網站,95%的視頻消費使用當地方言,這就意味著一家互聯網企業(yè)如果想要真正打入印度市場,其產品至少需要兼容五種印度通用語言。
2.監(jiān)管問題
作為日益崛起的發(fā)展中國家,印度的市場監(jiān)管依然有著極大的不確定性與不透明性。
今年4月15日,TikTok被印度金奈(madras)高等法院、電子和通訊技術部要求從谷歌、蘋果各自的印度區(qū)應用商店中下架。原因是有家長認為TikTok鼓勵色情內容,會對兒童產生影響。
TikTok被下架
雖然字節(jié)跳動已經對此提出上訴,但目前Google Play和Appstore印度區(qū)已經找不到TikTok的身影。此外,Whatsapp 等應用曾經就因為隱私等問題受到過印度政府的嚴厲監(jiān)管。
因此中國互聯網企業(yè)進入印度市場,也應該充分考慮監(jiān)管因素,和本地合作伙伴充分溝通,理解政府意圖,在隱私、內容尺度、信息披露方面充分考慮到可能的監(jiān)管風險。
3.貧富差距問題
貧富差距懸殊依然是印度的突出問題。近年來印度的財富基尼系數一直呈上升趨勢,從2011年的0.804,一路上漲到2018年的0.854。
在印度,75%的人口每月收入低于5000盧比(74美元)。金字塔下部的一半人口,只占有4.1%的國民財富。在普通老百姓掙扎在溫飽線的同時,印度數百名億萬富翁的總資產,早在2017年就高達4790億美元。
巨大的貧富差距,讓老百姓的消費成為一大難題。不比中國消費者,印度用戶的買單意愿和消費能力要低出不少,這也是iPhone在印度市場失敗的重要原因。
要知道,最便宜的iPhone XS在印度售價也高達1430美元。大部分印度人不吃不喝,一年半也買不起一部iPhone XS。
以夢為馬,不負韶光,固然是最為美好的愿景。
在掘金印度市場時,中國互聯網公司可得多加小心,百般留意,以免步子邁得過大,摔一跟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