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經濟合作與發(fā)展組織(OECD)將2025年全球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預期從3.3%下調至2.9%。此次下調主要反映出近期美國推行新一輪高關稅貿易政策所帶來的不利影響。預計這一放緩趨勢將在美國及其主要貿易伙伴中最為明顯,而亞洲等其他經濟體則有望在新的貿易環(huán)境下保持穩(wěn)健增長。
作為對美出口的重要國家,中國的2025年經濟增長預期維持在去年12月預測的4.7%。部分原因在于財政刺激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雙邊貿易摩擦帶來的負面影響。相比之下,OECD大幅下調了對墨西哥和加拿大這兩個與美國經濟聯(lián)系緊密國家的增長預期,分別下調了66%和50%。美國本身的增長預測也從去年12月的2.4%下調至1.6%。
從我們的圖表可以看出,亞洲新興市場仍是全球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該地區(qū)包括中國、印度、印度尼西亞,以及中國香港、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臺灣、泰國和越南等地。尤其在當前高關稅背景下,這一增長引擎的作用更加突出。OECD預測,2025年新興亞洲將貢獻全球60%的經濟增長,占比高于2023年的57%和2024年的56%。與此同時,北美在全球經濟增長中的占比將從過去兩年的13%下降至2025年和2026年的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