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國內市場上主流的應用商店非常多,大致可分為三個類型:第一是系統(tǒng)運營商的應用商店,如iOS用戶端的App Store和Android用戶端的Google Play;第二是手機廠商的應用商店,如小米應用商店、華為、OPPO、VIVO等;第三是第三方應用商店,如360、應用寶、酷市場、豌豆莢、百度手機助手等。
應用商店APP作為工具類產品,多年來更多的是被當做分發(fā)推廣平臺分析,鮮有產品經理就應用商店產品本身進行功能分析,因此我此次選擇品牌商自有的小米應用商店和第三方的酷市場為對象進行優(yōu)缺點比較評價,以期挖掘應用商店產品的新玩法,為各家應用商店的改進提供思路。
體驗環(huán)境:三星Note2 Android4.1.2。
評價角度主要從四個方面來進行:
需求滿足:用戶能否在該應用商店中找到自己想要的APP?應用是否穩(wěn)定流暢?商店中的軟件是否安全?應用是否滿足用戶的使用場景使用需求?是否有超出預期的效果?
交互UI設計:是否易于學習?是否能夠快速使用?是否能夠及時修正問題快速迭代?
功能邏輯:功能層級是否簡單清晰?
差異性:有哪些獨特的地方?
下面就從這四個角度詳細分析評價一下這三款產品的優(yōu)缺點。
一、需求滿足
應用商店的基礎在于滿足用戶能夠搜索下載到自己想要的應用、應用環(huán)境穩(wěn)定安全、對軟件有看法時訴諸有門、能夠發(fā)現(xiàn)其他有趣的應用。
【找到目標應用】
就應用商店提供的APP數(shù)量、內容提供量和分發(fā)量情況來看,《2017小米應用商店年報》中顯示,截止2018年1月,小米MIUI應用商店累計分發(fā)量已達1200億,小米的內容生態(tài)一直處于健康、高速發(fā)展之中??梢姡∶讘蒙痰晔悄軌驖M足用戶的軟件使用需求的,而酷安市場作為一個相對較小的應用商店,其應用的上架數(shù)量和分發(fā)量相比前兩家要小一些,但其一直有在及時跟進Google Play商店的應用,因此也能滿足絕大多數(shù)用戶的需求。
從“搜索”標簽的設置來看,小米應用商店和酷安市場也都在其右上角設置了明顯的“搜索”標志。
【環(huán)境穩(wěn)定安全】
小米應用商店在上架每一款應用的時候,都需要經過三重測試審核才能上架:
病毒檢測;
穩(wěn)定性和兼容性測試;
人工審核。
酷市場作為一個深受極客和APP發(fā)燒友們熱愛的第三方應用商店,其安全性自然也是有一定保障的,同時酷市場上的應用通常體積很小,安裝包僅300k左右,且手機上的數(shù)據(jù)與酷安網(wǎng)站同步互通,酷安網(wǎng)與酷市場的操作都可在另外一個終端上快速查看。另外,它還內置卸載助手,方便隨時卸載應用。
整體來說,這兩款應用作為市面上很成熟的應用商店在安全性、穩(wěn)定性上都是很有保障的,偶爾遇到問題軟件也都有正規(guī)的反饋舉報途徑。
【反饋有門】
隨著移動端市場用戶的逐漸成熟,其對于APP產品的體驗要求越來越高,保障良好的溝通反饋渠道對于用戶來說是很重要的。從兩家應用商店的評論設置來看,我們都能夠在商品詳情頁上找到評論和評分。
小米應用商店的反饋設置邏輯——便于查看評論。它將好評與差評分開,類似淘寶的評價,便于用戶查看評論來幫助自己選擇收藏、下載或者放棄。在評論的互動性上做的就不如酷市場來的好了。
酷市場的反饋設置邏輯——鼓勵用戶間互動??崾袌龅脑u論區(qū)更像是一個社區(qū),一名用戶的反饋除了能夠得到開發(fā)者的回復外,更多的是獲得其他用戶的點贊、轉發(fā)和評論。評論區(qū)的維護是酷市場的一大亮點,同時也能夠反映出一條用戶需求的提出是否是多數(shù)人的痛點是否具有普適性。用戶瀏覽評論區(qū)就好像在翻自己的朋友圈,一次瀏覽可能會產生多次操作(評論、點贊、回復等)。
【有趣發(fā)現(xiàn)】
小米應用商店的推薦是走實用路線,“裝機必備”和“小米應用”透露著滿滿的干貨味道。策劃的專題中推薦的應用功能重復性較高,但哪怕沒那么好用,用戶沒有付出金錢成本,對于體驗的影響也不會非常大。此外,小米應用商店每周評選出優(yōu)秀的應用和游戲授予“金米獎”,每個獲得金米獎的APP都在各自領域有優(yōu)異表現(xiàn),而這個榜單是根據(jù)下載量評選出的最受用戶歡迎的金米獎APP。這樣一份由實在的數(shù)據(jù)推出的推薦榜單是更能夠帶給用戶新奇感的。另外,對于感興趣的應用,用戶可以先“收藏”起來。
酷市場的“應用集”標簽也是其亮點之一,這與酷市場聚集著大量的App愛好者和Geek不無關系,每個推薦應用的描述都非常有趣,讓人看到就忍不住想點開的主題——“安卓刷機裝機應用”、“網(wǎng)文寫手的日?!?、“小體積應用”等等。另外,用戶在看到自己感興趣的應用后可以不急于下載,點擊“關注”,也有助于以后的尋找。
綜合上述評級能夠發(fā)現(xiàn),小米應用商店——“金米獎”是其亮點,后續(xù)對于用戶反饋的改進可以增加關注;酷市場——用戶反饋社區(qū)化運營以及應用推薦的新奇趣是其優(yōu)勢,但這種類似小眾文化的運營方式還是存在許多弊端。
二、交互UI設計
一款應用產品的UI設計和交互設計是用戶最能直接感受到的東西,也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用戶的選擇。所以這里從著名的UI設計的十大易用性原則入手,有選擇的來評價小米應用商店、酷市場兩款應用商店產品的優(yōu)缺點。
1、可見性與關聯(lián)性——進度條
應用軟件應該透過適當?shù)姆磻?,在合理的情況下通知用戶,讓用戶知道正在發(fā)生的事情。在應用商店的使用中,APP下載過程的進度條就是最直觀的體現(xiàn)。
個人認為,小米應用商店的進度條設置更為直觀,能夠看到每一點變化,對用戶焦急等待的心理更能起到慰藉作用。
在產品中運用用戶的語言,使用他們熟悉的詞句、短語、概念,而不是很專業(yè)或者很晦澀的術語,才是正確的選擇。能夠看到,酷市場對于已經安裝好的APP顯示的是“打開”,表示用戶可以直接使用,但小米顯示的是“已安裝”,點擊進入商品詳情頁的時候顯示的是“啟動”。我覺得“打開”更符合中國用戶的日常使用習慣,“獲取”與“啟動”雖然也能理解,但需要用戶進行一定的思考反應,不符合“Don’t make me think”的原則。另外,小米在應用列表中顯示“已安裝”并無實際意義,不如效仿另外兩款進行更改。
2、操作自由——命令“暫停”、“刪除”
在使用產品的過程中,用戶需要一個明顯的“暫停”、“離開”來結束或控制用戶不需要的狀態(tài)。并且支持復原步驟與重復步驟。
在下載APP的過程中,酷市場可以在進度條上進行“暫?!焙汀敖Y束”的操作,但小米不可以,小米需要在下載管理頁面對下載過程進行控制,對用戶來說不是一個很好的體驗,用戶會覺得控制權不在自己手中。
在搜索頁面下,酷市場也顯示熱門搜索,同時提供歷史搜索列表瀏覽,可以單個刪除也可以清除所有;但是小米應用商店的搜索功能既不提供熱門搜索,在保留歷史搜索的情況下卻并不提供刪除歷史的選項,用戶的操作并不自由。
3、美觀簡潔的設計
應用商城作為工具類的產品,其本身承載的內容就非常龐雜,那么我認為在設計上就盡量減少用戶的記憶負擔,將功能、操作及選項都設計得顯而易見,應該會更深得用戶的心。
在這一點上我認為小米和酷市場做的都很好,簡單的幾個Tap清楚地描述各個功能部分,以列表的形式陳列APP產品。這一點上的反面教材就是應用寶,首頁堆疊了太多騰訊生態(tài)下的廣告和營銷活動。
三、功能邏輯
通過繪制三款產品的框架圖能夠發(fā)現(xiàn)三款產品的功能層級都有各自的問題。下面逐一來說一下:
小米應用商店功能框架圖
酷安市場功能框架圖
小米應用商城的功能邏輯主要是“推薦+排行+分類+管理”,是較為清晰地邏輯,但標簽中的“排行”是所有類型APP的排行榜,對于用戶的推薦意義并不大,建議按照酷市場的“應用”Tap下的“排行”進行改進,設置“按熱度排行”、“按下載排行”、“按收藏排行”等等,推薦意義更大同時也可以與分類中的“排行進行區(qū)分”,為用戶提供更完整的應用推薦。
酷市場的功能邏輯主要是“分類應用+游戲+合集+社區(qū)化內容”,是圍繞新發(fā)現(xiàn)建設的功能邏輯。其中“發(fā)現(xiàn)”和“廣場”的內容區(qū)分度不大,可以進行有機整合。
四、差異性
差異性是吸引用戶形成用戶記憶點的重要因素。
在應用商店中,各類產品繁多復雜,視頻、截圖和圖標是最影響產品轉化率的幾個因素。但在小米應用商店和酷市場中,都沒有詳情頁面的視頻介紹,這一點兩家應用上店應多多向App Store學習,尤其是在iOS11之后,App Store在設計上大量使用短視頻和應用截圖介紹APP功能,App Store允許開發(fā)者上傳3個短視頻和5張截圖,同時在APP和游戲標簽頁中自動靜音播放推薦APP的短視頻。
在酷市場中,評論和發(fā)現(xiàn)頻道是最大亮點??岚残【帟槍γ靠顟媒o出相對主觀但反而比簡介更有用的短評會讓用戶頗有興趣,評論區(qū)的討論氛圍也很好,開發(fā)者也能從評論內獲取到有用的建議和反饋。發(fā)現(xiàn)頻道雖然避免不了廣告的出現(xiàn),但是總體上用戶分享的應用都很有趣,總能發(fā)現(xiàn)一些新奇的東西。且大部分應用都是及時跟進Google Play的,也讓國內使用不到Google Play的用戶感受到一絲慰藉。
相比酷市場,小米的差異性和亮點就顯得沒那么明顯了,缺少有辨識度的特色。